反違章 除隱患 保安全 促生產
發布時間:2020-08-26 10:06:43 分享到:

安全意識始于我們對生命價值的重視和對生命脆弱的認識,是確保我們每天安全作業的出發點,有了這種安全意識,才能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和不被他人所傷害,才能達到安全作業的目的。
一、安全作業五要點
1、安全作業首先要求嚴格遵守作業規程和相關操作指引,以安全、高效、優質和合理地開展各項作業。
2、整理是清潔和清掃不要的東西;整頓是把作業所需的工具等整齊、正確地放置在規定的位置以方便使用。
3、保養、檢查與維修
機械設備等“物”依要求進行定期保養、檢查,發現不安全的隱患要及時通知專業人員進行維修。
4、利用短時間將危險于班組會上預知
到現場時、開始作業時、下班時和員工上新崗位時,利用班組會的短時間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預先告知當天作業中可能的危險并討論應采取的對策。
5、手示呼叫
對于危險的作業步驟且是多人分工協作的作業,用手指著叫出聲并認真地加以確認即為手示呼叫。它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操作動作,杜絕誤操作而引發的安全事故。
二、生產車間安全常識
生產車間易發生的安全事故有觸電、墜落、被夾卷、受物體打擊和火災等,為了防止事故發生,我們應具備必要的安全常識和技能。
1、電氣安全
觸電事故是指人體接觸到機械設備的“帶電”部分,從而產生對人體的傷害事故,且其后果一般都相關嚴重。生產車間里用電設備很多,每位作業人員接觸電氣的機會較多,故需具備和執行各項用電安全知識。
2、墜落事故的防止
墜落系指人在高處處于不安全行為和物處于不安全狀態下而墜落,墜落可能導致人員重傷乃至死亡。法規規定:高度在2米以上的作業場所均為“高處”,但并不是說只有2米以上才危險。即使從1米高處摔下來,若身體要害部位碰到利物或硬物也可能導致重傷或死亡。故在登高作業時需注意相關的安全事項。
3、被夾卷事故的防止
生產車間發生的被夾卷事故常發生在作業人員麻痹大意,忽視了工作中的潛在的危險。故在作業中需注意如下事項以防止被夾卷事故的發生, 更換貼片機內物料或處理異常時,必須打開機頂蓋,杜絕異常致被夾。 在保養、維修機器和進入機器護欄內時,必須停機并設警告標示牌注明機器正處于“保養中”或“禁止開機”。
4、物體打擊的防止物體打擊事故系被飛濺或落下的物體擊中人體而導致的事故。故需在工作中注意如下事項以防止物體打擊人體事故的發生。
物體在堆放時,必須逐層堆放,相近兩層物體需交叉兼壓而不直接向上疊加;并依其重量所規定的限制高度堆放,防止其散塌、傾倒致打擊事故,物品取用時采用逐層下減搬運,防止單列取用致某列高高單獨放置而產生傾倒發打擊事故,在高處作業的人員需將物品或工具放置于安全處,使用和更換工具時,小心輕放并確保手執穩而杜絕跌落而致打擊事故。
5、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安全措施
生產車間我們已常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如氧氣、油漆等等,在使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一旦管理不善或使用不當,極易造成火災和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等等,給工廠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公司的一員,都必須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依廠規嚴禁在生產車間吸煙,在吸煙區域嚴禁亂扔煙頭,在工作現場使用明火作業,需匯報生產經理批準并在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6、叉車使用安全
由于叉車運載物多和有手動或電動操作,且常在較小空間里搬運物品,故需特別重視如下安全措施的執行:在使用之前和用完后,需對其進行檢查:運動輪轉動是靈活、升降是否靈活等,發現異常及時匯報上級安排檢修,嚴禁讓叉車帶故障運行,叉車必須由經過操作培訓的專門人員進行使用,禁止其他人員私自開啟使用。
三、緊急事故處理
1、保持鎮定,把有關意外的發生地點、受傷人數等清楚準確地匯報上級。
2、依緊急事故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報警,若必要則須盡快報警并召救護車到現場。
3、若有傷者,不可隨意移動傷者。盡量保持事故現場的原狀,以方便事故調查。
4、無人受傷事故也必須向車間管理人員匯報,切忌慶幸和隱瞞。
四、員工安全生產職責
(1)認真執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遵守公司勞動紀律。
(2)熟悉掌握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有關安全技術要求。
(3)積極參加各項安全活動和班組安全例會。
(4)進入生產作業現場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從事危險、特殊立體交叉作業或多人作業時,服從統一指揮,協調配合完成工作任務。
(5)對本人使用的設備、設施、工附具與吊索具,在操作前必須認真進行檢查,發現缺陷或隱患,應及時處理或上報,并協助予以解決。
(6)嚴禁違章作業,冒險作業,有權拒絕違章指揮。
總結:通過這次安全培訓教育,再一次給全體員工敲響了警鐘,認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全體員工要做到思想認識上警鐘長鳴;制度保證上嚴密有效;技術支撐上堅強有力;監督檢查上嚴格細致,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確保安全生產,杜絕事故的發生。